4岁半照顾瘫痪父亲,7岁撑起一个家
王亮的老家在梁平县碧山镇川主村,在她1岁半时,5岁的哥哥意外溺水身亡后,母亲因此精神失常。不久,母亲带着3岁多的大女儿外出,她回来了,女儿却走丢了。
祸不单行。1999年11月的一天,父亲王任明爬树修枝时,摔断颈椎。拿着借来的1000元到医院治疗,没几天就花光了,他只好回家躺着,胸部以下渐渐失去知觉,手脚也失去了功能。
当时,王亮只有4岁。3个月后,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王亮的奶奶早已过世,此时,只有70岁的爷爷教4岁多的王亮,给父亲换衣服、擦拭身子和接大小便。
在她7岁读一年级那年,爷爷又突患脑溢血离开人世。从此,王亮一人承担起所有照料父亲的担子。在邻居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种菜、砍柴、挑水,到河边洗衣服……一个家庭所有的家务。
村小离家有三四公里远,每天6点过,王亮就起床生火烧水,淘米做饭,帮父亲洗脸漱口、喂饭,自己胡乱刨上几口饭便匆匆赶往学校。
每天上学前,她还准备了一个盖子戳了小孔的饮水瓶,放在父亲床头,并将洗干净的小便壶放在床前。中午放学,她飞快跑回家,将早上做好的饭煮热,父亲一勺、自己一勺地吃着,午饭后收拾好碗筷,她再跑回学校上课。
13岁,王亮该念初中了,镇初中离家近10公里路程,要上早晚自习,她只能在校住读。
“那3年,我数着日子等着亮亮回家,那是支撑我活下来的唯一信念。”王任明说,每周星期天下午,女儿把他一周要吃的方便面、饼干、开水等准备好放在床头,委托好邻居后才赶到学校。
“每个周末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搓澡。”王任明说,自己动不了,女儿就先用一张塑料薄膜垫在床上,用毛巾擦洗了一侧身体后,再翻身擦另一侧。由于吃的都是干粮,没有运动,他拉不出大便,女儿只能用手去掏出来。然后,将换下的衣服洗干净,忙完了就赶着做饭喂饭,最后才做作业,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
王任明脑子中记了一笔账,那几年,父女俩凭着亲戚资助和政府补助,以及女儿种的一些农作物过活,“好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费用,学校都是全免了的。”
2011年,王亮以627分的高分被梁平红旗中学实验班录取。然而,拿着录取通知书,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是根本没钱读书,二是到县城上学,没人照顾父亲。
红旗中学校负责人说,梁平县关工委、碧山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得知王亮的遭遇后,纷纷伸出援手。县里研究决定将父女俩的户口迁到县城;县民政局为他们办理了城市低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县计生协每年为王亮解决3000元的特困补助;学校免除了在校期间学费、生活费等,并在校内为父女俩免费安排住所,以便王亮课余照顾父亲。
靠着这些爱心捐助,父女俩即将顺利的走过了高中三年。
她的憧憬
上大学照顾爸爸两样都不放弃
为了不打扰王亮的高考,整个采访,记者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关注这一对父女的生活。默默跟随在她的身后,不会主动说话和提问。直到6月1日晚,王亮忙完了一天的事,捧着书一直看到快凌晨1点时,她掀开帘子看了一下已经熟睡的父亲,突然对记者说:“我心里有事,睡不着。”
“如果我考上了大学,爸爸咋办?”王亮向记者抛出自己的困惑后,又打听了重庆城里租房子的价格、物价、生活水平等等。
“上大学和照顾爸爸我都不想丢。”她说,自己打算报考重庆本地的大学,这样才方便继续带着爸爸一起上学。但对于从来没有走出过梁平县的她来说,外面的世界让她感到有些迷茫。
而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带爸爸去一次大医院检查。王亮说,由于家庭贫困,14年来,爸爸没有到医院接受过正规治疗。“只有在我无数次的梦境里,爸爸又重新站了起来。”
这个夜晚,王亮失眠了……
画外音:3天来,这是记者第一次看到王亮流露出忧虑,这个从4岁就开始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女孩,已经有了超乎同龄人的坚强和成稳,或许只有在这样夜深人静的夜晚,她才会悄悄翻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声音
老师:她的“成绩”超越了分数
班主任沈兰说,王亮的成绩属中上等,从目前的模拟考试情况看,能够上二本。“这样的成绩,对于她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沈老师说,学校既是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教育孩子成长的地方,王亮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高考,考的不仅是大学,考的也是责任和担当。王亮高中三年的“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她试卷上的分数。
同学:她在我们心里是女神
“看见她困得睡着了,其实我都不忍心叫醒她。”王亮的同桌说,每天早起晚睡的王亮,有时上课会忍不住困意,所以两人约定,只要她一打瞌睡,就必须立即叫醒她。
“她在我们心里是女神。”班里的另一名同学说,尽管有繁重的家务和学习,王亮总是乐观积极,她的坚强和努力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