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苏省天一中学,进门就是千姿百态的中草药圃,阵阵清香扑鼻,走进去还有原生态的池塘和树林,甚至还能看到小羊优哉游哉地吃草,柔性的生态校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我是一位很喜欢种树的校长,我们学校有近300种植物。在我看来,种树和育人是有共同之处的。我就是一个痴迷校园生活的‘农夫’,日夜守望着‘教育’这块土壤。”前不久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告诉记者,“面对着孩子,眼前仿佛是一片蓬勃的森林在成长。”
培育社会责任感,树立人生导向
2017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我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刷爆了无锡教育人的朋友圈:片中主角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轰6K型飞机飞行大队长,不仅有130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更连续执行过5次远洋远海训练任务,而这名优秀共产党员正是2004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李平。“在学校‘坚毅’文化品格的引领下,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教育追求,我相信榜样的力量能激励更多的学子为之努力。”该校校长王晓刚说。
育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命题,当江南千年文脉延绵至今,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无锡市实施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践行立德树人,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核心任务。”
近年来,无锡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以地方文化精神为烛照,用富有新意的实践行动,构建着富有生命力的育人新范式。
2017年3月,江苏省首创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同年11月,无锡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配套省级项目实施“无锡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在内容上,它除了强调在学生发展指导、德育课堂范式、特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突破,还着力将无锡本地有10多年实践基础的“现代班集体建设”和“积极德育实践”作为探索的方向。该市计划每年建设20个左右市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形成市、县、校共同建设网络,为践行立德树人奠基。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多年来坚持“高中生坚毅品格培养体系构建”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在坚毅品格的浸润下,该校集中涌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轰6K型飞机飞行大队长李平、2013年江苏省美德少年吴天翼、2015年江苏省美德少年颜孝诚等多名优秀毕业生。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德育实践“大学堂”,是无锡落实立德树人的又一重要路径。2012年,无锡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建立了“行知大学堂”校外教育基地群,整合红色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特色德育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互通,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增强德育实效。
在一张“行知大学堂”彩色手绘地图上,每一个“学堂”以卡通画的形象排列其上。家长及学生只要下载相关手机App,扫一扫地图上的任意节点,就可以便捷地获得相关信息,参与校外活动。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美丽中国,进而内生出对国家、民族、家乡的情感,让“行知大学堂”迅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在对地方文化精神的体认与传承中,立德树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长力。2010年起,无锡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无锡吴文化读本》,通过对地方历史的叙写、梳理,让3000多年来吴文化中尚德向善、灵动智慧、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等文化基因,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汩汩流淌。
“根据新形势赋予普通高中的新任务,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知行合一、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导向,是建设高品质高中的永恒使命。”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唐加俊说。
发展终身素养,点燃发展动力
高品质高中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之适应未来的重重挑战?《无锡市实施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工作意见》提出:“根据学校育人目标,规划设计学校课程体系。重视学校课程方案的整体建构,有效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社会需求、知识学习为基础,开发设计学校课程,保证课程实施质量。”
近年来,无锡通过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科课程联盟建设,推进普通高中普遍开设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不断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以锡山高中为例,该校打破学科边界,将高一年级部分必修、选修课程打通整合,形成艺术创意类、技术创造类、学科拓展类、综合研究类等42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精神的整体性成长提供了宽广的载体。
如果说高中课程是让未来人生行之深远的“精神食粮”,那么,生涯规划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长途跋涉”的方向。《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作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多所高中通过设立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建设生涯规划课程基地,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配套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视野从校园引向广阔的世界。“我们倡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步确立自己的‘志业’,把高中的‘学业’与大学的‘专业’、踏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人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让热爱成为终身发展的动力之源。”唐加俊说。
对无锡一中的学生们来说,一年一度的学生代表大会是校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每年的大会上,校长会对征集来的议案进行逐一答复,无论是食堂餐饮问题、课堂规划问题还是作息时间问题等,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正在真实地参与到学校发展的进程之中。
在无锡市建设高品质高中的“人本行动”中,“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普通高中需要培育什么样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去支撑城市的未来发展?我们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提升的学生‘自组织’的概念,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自组织有效运作,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唐加俊说,在他看来自主管理制度下的高中生活,学生个体获得的是完整而独立的现代人素养。
创新育人平台,勾画未来模样
每到寒暑假,天一中学的实验楼都会驻守着一群“不愿回家”的学生,他们每天自发在实验室泡上十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地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这在天一中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年,“天一科学院”的学生们都会自由组合,分头开展100多个科技类课题研究。学校提供80多门课程资源和实验场所,配备教师进行项目指导和孵化,平均每年都会产生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获奖项目和10多个发明专利,仅2016年一年,就有发明专利20多个。
通过为创新拔尖人才寻找适合的沃土,天一中学不断探索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3年前,还在上高一的王周涛入选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跟随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进行抗癌药物相关研究。2016年,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良,他在“FADD基因敲除及转突变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王周涛说,选择做生物研究,一开始只是出于兴趣,而今后,这可能将是伴自己一生的兴趣。
微电影是锡山高中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这门融合了艺术和技术的课程让不少学生发掘出自身潜在的巨大能量。2016届学生夏成刚最初因为痴迷于镜头剪辑艺术的魅力而选修了微电影课程,自此他成了微电影教室的“常客”,只要有空,就扎在剪辑制作的专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3年后,他将这份执着的热爱变为专业,敲开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
记者在无锡多所高中采访中发现,这里的高中生往往对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知。在完成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他们总是尽可能多地分配出业余时间发展特长,不同特质、禀赋的学生都能从高中3年的生活中汲取充足养分,在学校提供的丰富课程体验中勾画出自己未来的模样。
在锡东高中“创客空间”,每学期都有10多种创意课程在这里与学生们“相遇”,一群热爱创造的年轻人,抛开家长、老师、作业、考试等外在压力,他们从容地选择创作主题,拿起材料、工具,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栩栩如生的3D打印作品、富有哲思的漫画、奇思妙想的小发明,让他们享受着创造的无穷乐趣。
事实上,今天的无锡高中生仍然肩负着与其他地区同龄人同等的高考压力,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分数之外的东西。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高考分数不会决定人的一生,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热爱、毅力、钻研的品质和素养。”(通讯员李旭周丹本报记者赵建春缪志聪)